今天(3月13日)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重庆3•15网络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晚会聚焦汽车、房产、商标、旅游、农资等多个领域,不仅通过丰富的案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参考,还发布了重庆市12315大数据发布等权威数据。实况新闻-重庆
时报联合市工商局,挑选了三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号称“人生最重大三件事”买房、买车、买包的经典维权案例。
购房:团购买房一口价 合同下面藏陷阱
市民小李在购买重庆主城区某楼盘时,就遇到了“一口价”的广告宣传,只要交25000的团购费,就可以享受一口价的优惠。当销售带他看了房子之后,小李也安心与中介公司签订了项目团购申请及承诺书,并缴纳了25000元的团购费,承诺书上写明享受一口价599000元买花园洋房。随后,该中介将小李带到开放商处签订了认购协议书以及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被告知购房合同要登记上网,所以需要填写房屋单价,就把一口价的金额除以房子预估面积的金额,填入了这个合同。可哪想,填好合同后小李就掉入了陷阱。
开放商告知小李,根据《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产权登记套内建筑面积大于合同约定套内建筑面积时,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部分房价款由乙方补足,小李当时的预测面积为120平米,实际面积为123平米,误差在3%以内,这多出来的三个平米,小李就需要按照合同上的单价向开发商补足,共计费用14975元;但小李认为自己签订了团购协议,599000元一套房,就不能再收取其他费用了。
双方各执一词,难分结果,于是决定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进行投诉。接诉后,重庆市工商局介入了调查发现,该开发商的套路远不止是合同这么简单。原来,经我局进一步核实,该楼盘的实测面积确于三月份就完成了公示,开发商于四月份以一口价的方式销售房源时,理应知晓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的事实,开发商却选择了隐瞒,在明知房源的实际面积超出了预测面积的情况下,还诱骗小李签订《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导致小李多交房款,面对这样新型的购房陷阱,市工商提醒消费者要保留各个阶段的凭证和合同作为后期维权的凭证。
类似小李的遭遇在重庆不少。市工商局在调查中发现,若果消费者向第三方公司缴纳所谓的团购费,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则可以定性第三方公司涉嫌欺诈消费者。2017年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联合了信访、工商、物价、税务、银监、公安、通信以及城建等市级部门,从4月28日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0件行政处罚金额达到了620万元,共整改违规行为1507件。
买车:贷款买车“坑”不少 一不小心就被套
买新车、上保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当汽车销售公司要求你必须在他们那里缴纳保险费,否则就别想把车开回家,你会怎么办?市民周先生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周先生在某品牌4s店购买了一辆含保险总价81538元的小轿车,但却被销售强制要求购买了7350元的保险,比外面保险的费用高不少。当周先生提出要到外面购买保险时,该销售表示,公司规定按揭车第一年保险费必须到店内这里购买。迫于无奈,周先生选择了妥协。
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按照营业执照显示,该汽车销售公司的营业范围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装饰美容等项目,但并不包括保险销售,那为何却强制要求按揭车主购买他们指定的保险?
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之间有合作。因为是合作关系,汽车销售公司每卖出一笔保险,就能按照一定比例拿到保险公司的服务费。以周先生为例,他购买的7350元保险,就有至少2205元流进了汽车销售商的腰包,该公司的做法涉嫌不正当竞争,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
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该汽车销售公司共卖出按揭车辆330台,强制按揭车客户购买汽车商业保险1789040元,获利440738.8元。依据《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相关规定,工商机关对该汽车销售公司进行了处罚。《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供应商、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
不过,贷款买车的“坑”可不止这一点。市民老唐在2014年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买了一辆轿车,当他按照合同要求缴完所有按揭,去退1000元保证金时,问题出现了。工作人员告诉老唐,他不仅无法取回1000元保证金,还要倒补9000元违约金。
当时老唐与银行共签订了《信用卡购车专项分期付款抵押合同》、《信用卡购车专项分期付款合同》,合同显示,每月25日前老唐必须把当月的按揭款足额还给银行,老唐均按期交款,银行也没有他的任何不良信用记录;但当时老唐与汽车销售公司还签订了一份《担保服务合同》,根据合同,汽车销售公司则要求老唐每个月20日前缴纳按揭款,不按时付款就将按照每日50元支付违约金。“我究竟该还给汽车销售公司还是还给银行?”老唐懵了。
律师陈艇表示,汽车经销商要求消费者签订的这个担保服务合同,这个行为本来就是一个不公平不合理的行为,担保是汽车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事情。汽车经销商与消费者签订的担保服务合同它是一个格式合同,是由汽车经销商单方面提供的,那么格式合同中出现的一些格式条款,这个条款比如说让消费者在每个月20号以前还款,这些约定实际上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这是一个消费陷阱,就是想套取消费者的保证金,以及以后承担这个不公平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目前,消费者已向工商部门进行了投诉,工商部门正在对该案做深入调查。工商部门也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防止中招。
买包:“SWISSWIN”并非真“瑞士” 逼得外国人到重庆“打假”
在国外品牌大量涌入的当下,消费者对洋品牌所引领的潮流趋之若鹜。这也让一些商家做起了搭洋车、打外国牌,闷声发洋财的美梦。近期,瑞士联邦政府委托重庆市南岸区工商局,称重庆市场上在销售一个叫“SWISSWIN”的箱包品牌,涉嫌侵权。
据介绍,瑞士联邦政府两次委托北京精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向工商部门举报,称线下卖场和一些知名电商平台销售的“SWISSWIN”品牌箱包血统不正,其红底白字标志的商标近似瑞士国旗,但又未经过瑞士联邦政府授权许可。按照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外国政府同意的,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其实仔细一看,“SWISSWIN”品牌箱包上红底白字的标志和瑞士国旗还真是类似。记者网上一搜,发现了他兄弟姐妹好大一家子。WENGER、SWISSGEAR、VICTORINOX、SWISSCROSS、SWISSMOBILITY等品牌商标都和瑞士国旗类似,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记者通过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进行了查证,结果却让我们大吃一惊。
据调查,目前市场在售的箱包产品中,WENGER和VICTORINOX属于正宗的瑞士品牌;至于SWISSWIN,SWISSGEAR,SWISSCROSS,SWISSMOBILITY等品牌的产品上将近似的瑞士国名或国旗作为产品标识,是傍名牌的行为。市工商局发现“SWISSWIN”品牌,在重庆卖场的销售是通过一家外省的商贸企业,其生产商是在东南沿海某市。
随后,执法人员当即对各大商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知名电商平台的仓库进行了检查,勒令其下架停止销售“SWISSWIN”品牌商品。其次,工作人员已经把收集的所有的证据资料,以及调查形成的材料,向品牌生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移交。市工商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市场上有很多国产商品喜欢傍洋品牌,穿“洋马甲”,在产品介绍、营销的过程中滥用外国国名、国旗、国徽等,虚构海外血统,是厂家为了迎合部分国人崇尚洋货的心理,营造某种错觉,打着外国的旗号误导消费者。所以需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睁大眼睛。
相关新闻:
重庆12315大数据发布 交通工具类连续三年排投诉首位
在重庆3•15网络晚会上,2017年重庆12315大数据也正式发布。
据了解,2017年,全市工商系统12315平台共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16321件,同比增长7.02%。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总量连续两年突破20万件,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其中,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量以6—8月和11月较为集中,3月达全年峰值,2月为全年最低。数据表明, 6—8月和11月分别为年中、暑期和“双十一”销售旺季,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家用电器
、家居用品、餐饮和住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领域咨询投诉举报量相对增加。2月的日期较其他月份少,且正逢春节假期,消费者反映诉求的量相应减少。每年3月因为有“3·15”系列
消费维权活动,消费者反映诉求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甚至出现扎堆反映的现象,导致咨询投诉举报数量猛增。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工具类投诉自2012年开始逐年攀升,已连续三年排名消费投诉热点首位。交通工具类投诉主要集中在普通乘用车4609件,同比增长25.59%。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售后服务、合同、质量。此外,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保持增速第一,预付费消费投诉占比近八成。房屋、装修建材、房屋装修服务类投诉量连续两年超过30%,非现场类消费方式
越来越普及,网购消费投诉量增幅较大。
2017年全年重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登记的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依法进行了及时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共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类案件551件
,涉案金额2.16亿元,罚没金额1.13亿元,有力的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 李童彤